第十届“智汇丽水”人才科技峰会 “生态经济”全球青年学者论坛--丽水学院科技成果展
作者:史铮|发布时间:2021-12-22

成果名称:区域特色机电和青瓷产业全过程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项目负责人:叶晓平



该成果开发龙泉青瓷节能烧制技术、空气源与太阳能热水器的节能控制方法、微型电机节能驱动技术,大幅降低了能耗;开发荧光灯管生产过程降汞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相关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发表SCI等期刊论文50篇,参与制订国家或行业标准4项,负责起草浙江制造团体标准2项,近3年新增销售13.27亿元,新增利润1.86亿元,新增税收0.9亿元,出口创汇1.88亿美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经权威专家鉴定,项目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龙泉青瓷节能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名称:基于无人机航拍图像的松材线虫病疫木智能识别定位关键技术研发

项目负责人:叶振



该成果以无人机采集的山林航拍图像为数据源,以深度学习相关技术为基础,结合超大范围复杂山林场景下松材线虫病疫木识别的特定需求,实现了直接基于无人机航拍原片进行疫木识别和定位,建立了一整套高效完整的智能识别系统,实现精确到株的松材线虫病疫木识别定位,完成目标区域内疫木的精准全量普查,识别准确率>90%,识别速度>200平方公里/天。成果已应用于丽水市9个县市区松材线虫病疫木全量普查,实现产值1700余万元,得到时任浙江省长郑栅洁批示点赞。




成果名称:基于互联网+的山体滑坡智能监测及预警系统

项目负责人:傅长荣



本成果利用大数据信息综合处理平台实现数据驱动,收集并分析各滑坡点的位移趋势数据,使得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能够对当前的移动数据、移动趋势、历年的监测内容等数据进行精细采集,从而实现对边坡和地质灾害点的监测、治理等活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帮助加固工程实施时机和规模决策。监测成本相对人工监测节省40%,相对传统的自动监测至少节省50%,每个坡体监测费控制在50万元以下。成果获发明专利2项,共应用10多个滑坡体监测,产值超过500万元。



成果名称:BIM+GIS实景耦合三维信息技术

项目负责人:李利平



本成果将BIM三维与GIS地理三维高度融合,实际展示工程内外观、场景真实;在耦合模型上加载信息,所有参数与设计、现场高度一致,奠定信息化基础;开发的平台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设计纠错、建设智能化管理系列功能,提高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本成果获Bentley Institute星光杯BIM设计挑战赛路桥隧类别群星奖、高校BIM应用技能大赛团队一等奖等,应用于丽水市水东客运枢纽项目、丽水机场实景建模及初步设计展示项目、丽水市水上运动中心项目、G330青田大过境等项目,产值超过500万元。



成果名称:一种发光龙泉青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项目负责人:施群


本成果是一种非放射性环保蓄能型陶瓷,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并且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无害,无毒,对环境无污染,吸蓄光能后发光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团队已完成龙泉发光青瓷灯具的制备工艺、艺术创作和生产试验系列成果,拥有《一种发光龙泉青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等国家发明专利8项,曾获2020年“创客中国•浙江好项目”优胜奖。




成果名称:面向龙泉青瓷柔性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吴艳芳



该成果围绕龙泉青瓷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3D打印装备及系统、龙泉青瓷3D打印新材料体系、数字化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实现了龙泉青瓷小批量、定制化、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高效灵活柔性生产。最终形成从用户网络定制到设计研发、智能生产、多维销售的全产业链创新升级,打造全新的龙泉青瓷产品与文化,可实现龙泉青瓷小批量、定制化、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高效灵活柔性生产,并应用于龙泉青瓷产品快速生产、快速制样领域,提高了龙泉青瓷产品制样周期及生产周期,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成果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名称:竹炭基土壤调理剂

项目负责人:朱强根



本成果基于竹子的木质素、纤维素碳链结构,在控温控压控时等条件下获得适合调理劣变土壤的炭基材料,辅以测土推荐的矿物养分和补充适量含特定微生物菌群的有机活性物质,研制完成竹炭基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变土壤碳结构、调节土壤pH值、改良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提高作物抗枯萎病能力。团队在《Genomic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发表多篇论文,成果曾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梁希林业科技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兴林奖二等奖等,已经在遂昌、松阳、临安开展辣椒、茄子、茶叶、竹林等土壤劣变改良应用示范,连作障碍土壤病害降低4.0级,茄子株高增加15%,产量提高18%。



友情链接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学院路1号

丽水学院科研与地方合作处版权所有制作维护